如今北京正是秋风乍起的时节,螃蟹肥美,羊肉飘香,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文章《冬天》里的一段描述【说起冬天,忽然想到豆腐。是一“小洋锅”(铝锅)白煮豆腐,热腾腾的。水滚着,像好些鱼眼睛,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,嫩而滑,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。锅在“洋炉子”(煤油不打气炉)上,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,越显出豆腐的白……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;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,等着那热气,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。】 细数我看过的那些文章,我觉得描写美食最生动的还是要数民国时代的那些大文豪,抗战之前的北平,在他们的描述中简直是一个天堂般的地方,最后的繁华胜景,无论是八大楼的佳肴,还是街头的小吃,都有它们的迷人之处,令人无限怀想。于是,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老舍先生 他写端阳节的小吃:“在端阳节,有钱的人便可以尝到汤山的嫩藕了。赶到迟一点鲜藕也下市,就是不十分有钱的,也可以尝到“冰碗”了:一大碗冰,上面覆着张嫩荷叶,叶上托着鲜菱角,鲜核桃,鲜杏仁,鲜藕,与香瓜组成的香,鲜,清,冷的,酒菜儿。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,也可以爽适的吃半天茶,咂几块酸梅糕,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。” 听闻老舍先生还喜欢叫外卖,解放后,老舍先生常常把小饭馆的菜叫到家里来。据舒乙说,有一次,菊花盛开,他特意请了赵树理、欧阳予倩等好友来赏花。到吃饭的时候,只见一个老伙计提着两个大食盒走进院来。这种大食盒足有三尺直径,呈扁圆状,内分格。打开盖一看,里面分装着火腿、腊鸭、酱肉、熏鸡、小肚,都切成薄片,很是精致。在北京,这叫做“盒子菜”。 关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吃货属性在他的日记中表露无疑,他不但爱下馆子,还最爱吃甜食,奶油蛋糕、萨其马、柿饼、糖,都是他的心头好,这样的形象实在和他多年的人设有些违和,不过,在文豪、斗士的标签之外,吃货鲁迅带着人间烟火气,让人觉得可爱多了。 关于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热爱北平美食,最喜欢烤肉。他在文章中提到过老北京秋日的特色美食:松柴烤肉。他对此道美味感触颇深:“现在街头上橙黄橘绿,菊花摊子四处摆着,尝过这异味的人,就会对北平悠然神往。” 关于季羡林先生 对季羡林来说,北平是个魂牵梦萦的地方,1946年9月21日,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九点五十分到北平,我在黑暗中,看到北平的城墙,不知为什么,忽然流下泪来。”豆浆、烧烧饼、涮羊肉是季羡林的最爱。9月24日,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到大陆银行,领出稿费,到市场去买了个热水壶,就到东来顺去吃饭,羊肉做得真好,心中大乐,真觉得北平是世界上最好的住家的地方了。” 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很多,但今天就说到这里了,看着看着我可是馋了,打算自己也要尝尝这些让大文豪们流连忘返的食物,下面我附带了一些这些美食的做法,想吃的伙伴可以自己做着吃哦~
你当前的位置:豆果美食 > 菜谱 > 菜单 > 报告!这本书竟引诱我“犯罪”
使用社交账号登陆豆果美食